祭魉

敬创作自由,敬热爱不朽。

『1984』


期待了小半年的书。
这本书确确实实非常有意思,假想了社会主义要是发展为极权主义会是怎样一番面貌。尽管这本书现在看来似乎是在讽刺社会主义,然而奥威尔本人其实是社会主义者。按照我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可能是:如果一个政权走向极端,哪怕它的思想理论拥有再多的优越性,也会成为导致社会发展迟滞的枷锁,奥威尔在讽刺的重点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对于人们思想的钳制和束缚,而并非在争辩哪种社会制度更为优越。
单从小说的叙事性本身来看也非常吸引人。在构建了这么棒的一个世界观和确立了深刻的主题之后,剧情无论怎样填充其实都不会太差。故事以党员温斯顿为主人公,描绘了他如何在思想上反叛党的领导,接着慢慢开始付诸行动。在开始看这本书没多久我就已经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扫了眼结局,我以为这是个he。我原本预估的结局是温斯顿找到了和自己有着同样政治立场伙伴,一起去煽动广大的群众,激发起群众的反抗之心,停止了统治者对历史的篡改并开始追求思想和肉体上的自由,我以为温斯顿会成功。可我那匆匆扫过的一眼对结局的理解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对结局抱有了虚妄的期待。
温斯顿其实从一开始就无时无刻不被监视着,他自认为安全的“秘密基地”,他自以为没有被人发现的一些小幸福,其实一直都在监控之中,会不会被抓捕从来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直至最后,他由于肉体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践踏,不得不屈服于集权统治,不得不颠倒是非黑白,他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死亡最后成了他最好的解脱。
在看到书最后三分之一的内容时其实我的心理感受很糟糕。我在害怕。如果我置身于那个社会,我也一定无处可逃,我讨厌那种无奈的感觉。书里有提到,英社在控制人们思想时有一个方法便是删减词汇,让人们没有机会用语言勾勒出那些旁逸斜出的思想,比如“自由”“平等”“科学”。我极力地设想,哪怕这些旧词汇被抹去了,也许依旧会有人的自我意识能觉醒、能重新创造出可以表达这些词义的单词。但在下一秒我自己就把这种假设否定了。长期的思想束缚早已把人们的创造力消磨殆尽,强有力的思想控制和低程度的教育也让他们再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改变自己生活的世界, 他们不会再暴动、质疑、反抗。
奥威尔描绘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社会。“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三句虚构的口号不仅仅是为了讽刺而反复出现,奥威尔用了书中书的形式来详细地进行了解释,也从中表达了他自己的政治观点。虽然篇幅冗长且不易读懂,我依旧认为这是整本书中最出彩的部分。
总之,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PS:很钦佩最早将「Big brother」解释成「老大哥」的那位翻译。我才不会说我看到这个英文词组的第一反应是「大兄弟」



评论(1)

热度(42)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